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51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0篇
  247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于2013年对舟山群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Hg、As)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数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潮间带沉积物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Pb、Cd、Zn、Cr、Hg、As和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8、27.5、0.183、91.6、41.4、0.064、8.24mg/kg和0.24μg/kg。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各要素污染程度为Hg〉Cd〉Cu〉Zn〉Pb〉As〉Cr〉PCBs,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Hg〉Cd〉As〉Cu〉Pb〉Zn〉Cr〉PCBs,Hg、Cd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92.
乌桕种源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于闽北地区种植的乌桕种源,研究以24份种源(来自6省份)为试材进行了乌桕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乌桕的地径、树高、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乌桕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81 9、0.755 6、0.513 7、0.799 4,具有明显的种源效应;乌桕种源的地径、树高生长表现为水平地理变异模式,单序果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种子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均表现为随机变异模式.参试的24个种源,经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个种源类别:Ⅰ类种源(优良种源)、Ⅱ类种源(可利用种源)、Ⅲ类种源(一般种源)、Ⅳ类种源(较差种源).Ⅰ类种源WJ-02(福建浦城)、WJ-19(湖北大悟)为2个优良种源,在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且适应性强,遗传稳定性高,适用于福建闽北乌桕经济林、能源林培育.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阿哈水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情况,采用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阿哈水库表层沉积物中 PAHs 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控的16种 PAHs 中,阿哈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总含量介于107·6~142·1 ng/g,平均值为119·9 ng/g,以3环芳烃为主,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阿哈水库沉积物中 PAHs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仅苊含量介于生态风险效应区间低值(ERL)和中值(ERM)之间,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4.
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汁体系较不稳定,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成分非常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影响荔枝汁的感观品质.对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优化了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水分、总可溶性糖、粗蛋白、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灰分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83.43%、10.69%、3.9%、1.89%、1.23%、0.46% (W/W)、2 108.37 mg/kg.添加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对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优化后的最佳稳定体系为:pH值5.44、果肉沉淀物含量16.39%(W/W),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六偏磷酸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35%和0.05%(W/W).  相似文献   
995.
海南省南渡江新坡河塘底泥养分状况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渡江流域新坡河塘疏浚底泥的利用方向规划为农田土地整治工程中耕作层的替代土,用来发展蔬菜种植业。为了探清该流域河塘疏浚底泥的养分水平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河塘的形态、水域面积、断面特征、流速、底泥沉积量采取典型断面布设和网格法布点,将所调查的河塘分为上游和下游,共采集0~40cm深的底泥样品78个。通过室内底泥样品成分检测、养分灰色关联度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河塘底泥的养分特征、肥力水平、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及空间格局分布特征,掌握了该流域底泥的养分条件、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底泥农业利用的风险。结果表明:1)底泥的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呈现空间异质性,下游的全氮、全磷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高出32.45%、11.88%,而下游的全钾、有机质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低14.64%、14.62%,上游段底泥养分数据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下游段,底泥养分异质性是由河流流速、周边的自然环境及人为耕作活动造成。底泥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等养分指标达到1级(丰)水平,统计分析全钾含量为5级(缺)水平;整个河塘底泥养分要高于对照点,为底泥的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2)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和Cu,其次为和Cr和Ni,Cd、Cu、Cr、Ni样品单因素污染超标率分别为76.92%、47.44%、56.41%、23.07%,且超标幅度分别为58.45%、104.58%、6.06%、68.48%;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因基性火山岩为成土母质,背景值偏高,土壤重金属被酸雨淋溶出,并随地表径流汇集在河塘中,造成了底泥的重金属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可知河塘底泥是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样品数的46.15%、28.21%;底泥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轻微污染水平(3级)和中度污染水平(4级)的区域面积分别为62.05%、25.80%,以中、轻微污染水平的区域为主。河塘下游水面宽阔,流速减慢,造成底泥沉积量增加,污染加重及污染空间分布异质性强。应该根据底泥的污染等级及养分条件综合决定其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996.
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泥沙碳、氮同位素与生态环境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泾河(陕西彬县境内)4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质的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4条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碳同位素(δ13C)值变化范围为(-29.1‰)~(-20.4‰),平均值为-25.4‰.其δ13C值从上游到下游都有逐渐偏正的趋势,表明从上游到下游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影响了沿河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值.4条河流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氮同位素(δ15N)值和碳氮比(C/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6‰和1.4~17.2,平均值分别为2.8‰和7.3.从上游到下游其δ15N值逐渐偏正,表明沿岸进入河中的泥沙比例越来越大,人类活动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徐家河和拜家河下游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δ15N值有偏负趋势,可能与下游煤炭开采,煤等有机质进入河流表层沉积物有关.因此,对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氮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变化研究可以揭示流域土壤侵蚀状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7.
To date, the mechanical control of drifting sand is the main method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from damage. The thermal effect of sandy sediments which are held in place on the underlying permafrost is a key area of interest and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 ground temperatur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mafrost along the railway route was undertaken and results wer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mechanical control measures used to control moving sand which had resulted in varying sandy sediment thicknesses.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Hongliang River area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June 2010 to September 2010 using thermistor sens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afrost ground temperature and its daily variation, as well as the thawing depth of the active layer, decreased after the setting‐up of sand movement controls which had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hick sandy sediments within the outside fringe of sand‐control engineering, or a covering of thin sandy sediments within the inside trackside (fringe) of sand‐control engineering. Below the thick sandy sediment cover accumulated by sand‐blocking fences, the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decreased. Average temperature decreased and the average depth of seasonal thawing (average thinning) were 3·38°C, 0·54°C and 0·48 m, respectively. Below the thin sand sediment cover accumulated by the checkerboard sand barriers, the values for the same parameters were 1·02°C, 0·21°C and 0·5 m,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mechanical control of sand does not only protect the railway from obstruction, but also facilitates permafrost stability, which in turn can help promote safety in railway opera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喜树地理种源苗期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1995年10月开始,选择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云南、湖北和江苏10个省的18个喜树种源,于1996年在浙江省湖州市林科所苗圃,进行1年生播种苗的苗期优势研究,对半月高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对苗期冻害进行观察,结果以16号湖北武昌和18号浙江丽水种源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九个种源11年生杉木的蒸腾速率(包括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蒸腾系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源间的差异、变化规律及其与光合作用、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杉木蒸腾作用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并与光合作用、生长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苏北平原河堤杉木栽培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北宝应县平原河堤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适应性、抗性与生长性状多有显著的统计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纬度、经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受纬度与经度双重影响渐变。产地温度和湿度是种源产生性状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种源选择具有较高增产潜力.选择四川洪雅、邻水、永川、彭县,广东乐昌、信宜,广西融水、那坡、浦北,福建大田,湖南祁阳,江西安乐、全南等22个种源造林,12年生小径材蓄积比江苏对照杉木(宜兴产地)增加35.84~169.98m3/hm2,蓄积表型增益达33.79%~160.54%,遗传增益达10.36%~4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